国外建筑用钛的现状
自 20 世纪 70 年代,日本开创了建筑用钛的先河以来,虽然美国、中国、英国、法国、德国、西班牙、荷兰等国家,有几百座建筑物使用了钛材,但日本在建筑物上的用钛量仍然是最大的。建筑用钛以屋顶为主,外墙装饰为辅,结构、内饰、天窗隔框等也占了一 定 的比例。
日本建筑用钛的现状日本是一个四面环海的岛国,建筑物深受海洋气候的影响,同时日本又是一个地震和火山频发的国家,建筑物的设计和选材要考虑抗震和阻燃的要求。另外日本还是一个工业十分发达的国家,汽车尾气造成的酸雨和工业烟尘给环境带来的影响也比较大。因此,钛首先在日本得到了推广应用。
1973 年,日本首次在早吸日女神社的屋顶使用了 0. 3 mm 厚的金色钛板,50 m2,约 203 kg。取得了建筑用钛的成功经验之后,在其它神社等建筑上也使用了钛材,但是规模都非常小。直至 1984 年东京电力公司电力馆的屋顶再次使用了 0.3 mm 厚的钛板(720 m2, 约 1 t),至此日本建筑用钛的帷幕才真正拉开。从原来仅限于神社、寺庙等,发展到学校、住宅等普通建筑,如冲绳的马天小学屋顶、名古屋的高安邸等。使用部位也不再局限于屋顶,内外墙饰、窗框、房檐等都有应用,用量迅速增加,1986—1987 年已有 40 余个建筑项目使用了钛材,仅大阪三荣金属公司办公楼一项就用了 5 t 钛材。建筑用钛快速增长,拥有了成熟技术,积累了丰富经验,成为全球建筑用钛的典范,引起了欧美国家的关注。
欧美等发达国家建筑用钛起步于 90 年代,虽然在美国、德国、英国、西班牙、法国、瑞士、荷兰、瑞典、埃及等国家均有应用, 但仅限于一些特殊建筑的个别案例。
1997 年,西班牙毕尔巴鄂市斥资 1 亿美元的古根海姆博物馆建成。为了使博物馆坚固而美观,建筑材料使用了厚度为 0. 3 mm 的钛板,用钛量达到 60 t。古根海姆博物馆别具一格的曲线和尖角造型的设计,加上高耸的玻璃中庭和钛金属所展现出的艺术魅力,使其被新闻界评为“地球上最美丽的博物馆”。由法国巴黎机场集团设计扩建的阿联酋阿布扎比机场,是第一个将金属钛用做建筑结构材料的成功范例,用钛量有几百吨。大型建筑用钛的热潮正在悄然兴起。
我国建筑用钛的现状
我国建筑用钛起步更晚,也同欧美国家一样限于艺术性要求较高的特殊建筑。如 2003 年建成的坐落于钱江新城的杭州大剧院,是我国最早将钛用于大型建筑物的案例。该剧院由加拿大设计师设计,椭圆形的后盖板使用了 6 000 余块工业纯钛板,约重 160 t。之后,由法国建筑师主持设计的世界顶级的国家大剧院,其 36 000 m2 的圆形屋顶使用了 60 t 的工业纯钛板,已于 2007 年投入使用。另外,杭州临平东来第一阁屋顶使用了 3 710 m2 钛材,中国香港的 MTRC 中心火车站使用了 6500 m2 ( 厚 0.4mm) 工业纯钛板, 北京大钟寺国际广场大厅也用钛作为装饰材料。但无论是用量还是使用的广泛程度,我国均无法同日本相比。